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,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、形状等性质的差异,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,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、鉴定或提纯的技术。
经常做电泳实验的同学,是否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不管是核酸还是蛋白电泳,然后找不到解决方法?
今天大龙君整理了电泳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,帮助大家更加直观的识别实验中的“疑难杂症”。
一、DNA电泳常见问题分析
1、跑出的DNA带模糊?
可能原因1:DNA降解
解决方法:避免核酸酶污染
可能原因2:电泳缓冲液陈旧
解决方法:电泳缓冲液多次使用后,离子强度降低,pH值上升,缓冲能力减弱,从而影响电泳效果。建议经常更换电泳缓冲液
可能原因3:所用电泳条件不合适
解决方法:电泳时电压不应超过20V/cm,温度<30℃;巨大DNA链电泳,温度应<15℃;核查所用电泳缓冲液是否有足够的缓冲能力
可能原因4:DNA上样量过多
解决方法:减少凝胶中DNA上样量
可能原因5:DNA样含盐过高
解决方法:电泳前通过乙醇沉淀去除过多的盐
可能原因6:有蛋白污染
解决方法:电泳前酚抽提去除蛋白
可能原因7:DNA变性
解决方法:电泳前勿加热,用20mM NaCl缓冲液稀释DNA
2、有DNA带迁移?
可能原因:1对于λ/Hind III片段cos位点复性
解决方法:电泳前于65℃加热DNA 5分钟,然后在冰上冷却5分钟
可能原因2:电泳条件不合适
解决方法:电泳电压不超过20V/cm;温度<30℃;经常更换电泳缓冲液
可能原因3:DNA变性
解决方法:以20mM NaCl Buffer稀释DNA,电泳前勿加热
3、跑出的DNA带弱或无DNA带?
可能原因1:DNA的上样量不够
解决方法:增加DNA的上样量;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琼脂糖电泳灵敏度稍高,上样量可适当降低
可能原因2:DNA降解
解决方法:避免DNA的核酸酶污染
可能原因3:DNA走出凝胶
解决方法:缩短电泳时间,降低电压,增强凝胶浓度
可能原因4:对于EB染色的DNA,所用光源不合适
解决方法:应用短波长(254nm)的紫外光源
4、跑出的DNA带缺失?
可能原因1:小DNA带走出凝胶
解决方法:缩短电泳时间,降低电压,增强凝胶浓度
可能原因2:分子大小相近的DNA带不易分辨
解决方法:增加电泳时间,核准正确的凝胶浓度
可能原因3:DNA变性
解决方法:电泳前请勿高温加热DNA链,以20mM NaCl Buffer稀释DNA
可能原因4:DNA链巨大,常规凝胶电泳不合适
解决方法:在脉冲凝胶电泳上分析
二、SDS-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转移常见问题
1、电泳时间过长
可能原因:电泳缓冲液稀,或使用次数过多
解决方法:更换新鲜1×缓冲液
2、电泳电流过高
可能原因:电泳缓冲液稀,或使用次数过多
解决方法:更换新鲜1×缓冲液
3、条带模糊
可能原因1:样品部分变性
解决方法:变性蛋白质
可能原因2:样品部分降解
解决方法:优化蛋白质提取过程,如采用低温,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等
4、蛋白带呈条状
可能原因1:样品中阳离子含量过高
解决方法:通过透析、凝胶过滤等方法去除阳离子干扰
可能原因2:样品中含污染物,如:DNA、多糖、脂类等
解决方法:优化提取方法,如提取缓冲液配比,离心,过滤等
可能原因3:样品沉淀
解决方法:通过加热样品或增加SDS浓度促进样品溶解或离心除去蛋白质沉淀
可能原因4:上样量过高
解决方法:减少上样量
可能原因5:制备凝胶
解决方法:配置凝胶液时要混匀;灌胶要连续
5、蛋白带呈“微笑”状
可能原因1:各泳道间蛋白质含量差异过大,导致电场不均匀
解决方法:测定蛋白质含水量,使样品间蛋白质含量一致
可能原因2:上样量过大,导致不堆积
解决方法:使用适当上样量,如样量过稀,采用冷冻干燥或超滤方法浓缩
可能原因3:凝胶表面或分离胶表面不平
解决方法:检查药品是否过期,制备凝胶时使凝胶表面平整